文 / 刘相伟?王霞(临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颐和玺悦人才公寓(以下简称颐和玺悦)地处临沂市北城新区。自2024年6月交付以来,已经有近2000名各地青年才俊入住。在运营过程中,物业服务人员发现,因工作节奏和生活轨迹差异,小区存在“物理距离近、心理距离远”“同楼不识”的现代邻里现象。对此,项目团队锚定“服务+社交”双核驱动,以“场景化睦邻生态构建”为目标,创新治理模式,致力于将公寓从冰冷的居住空间,升级为人才智慧交融、情感联结、充满归属感与成长活力的温暖社区共同体。
项目交付初期,物业服务团队即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精准摸排1000余名住户的兴趣爱好与社交意愿。数据显示,超70%的住户渴望社区社交但缺乏契机,这为活动策划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青年人才社交需求多元、时间碎片化的特点,物业服务团队通过高频次、多样化、强互动的活动设计,覆盖不同兴趣群体,创造非正式社交场景,打破邻里心理壁垒。
首先,节日活动聚人心。项目团队围绕传统节日与重要节点,精心策划了超30场主题活动。例如,夏日露天观影活动,在忙碌工作之余为邻里提供共享清凉夜晚的机会。活动当晚,住户携带家人与邻里围坐,一同享用零食饮料、观看电影,现场欢笑声不断,极大地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再如,父亲节“时光信箱”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画作与真挚的话语让爸爸们深受感动,相关内容更成为邻里间温馨话题的起点。
其次,社群活动赋能量。针对青年自我提升需求,项目团队联合市共青团打造“青年夜校”品牌,已举办10余期。课程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社交性并重。由IT从业者开设的“办公效率提升课”场场爆满,学员陈先生课后感叹:“不仅学了快捷键,还认识了同楼层的‘技术大神’,以后请教问题方便多了!”掐丝珐琅手作沙龙活动则以非遗技艺体验为载体,吸引众多青年参与。青年们认真聆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解,亲手制作掐丝珐琅作品,在指尖艺术的实践互动中打破陌生壁垒,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邻里伙伴。活动结束后,参与者还建立了交流群,持续分享生活点滴和兴趣爱好。
最后,亲子活动暖家庭。项目团队洞察家庭育儿需求,开设亲子阅读角、科学实验课堂等,并邀请教育专家开展讲座。在“亲子共读绘本剧”活动中,原本害羞的孩子在邻里鼓励下勇敢表演,家长在一旁协助,有效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与合作。这些活动搭建起家庭互助交流的优质平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让家庭在社区中收获温暖与成长。
截至目前,各类文化活动参与人次突破2000,社区“熟识率”显著提升。实践表明,精准需求调研是活动有效性的基石,而创造共同体验则是情感联结的催化剂,兴趣共鸣与文化浸润是“陌邻”走向“睦邻”的重要一步。
面对颐和玺悦普遍存在的“心理距离远”现象,项目团队深刻认识到:改变这一现状的核心突破点,在于将住户从“服务消费者”转化为“价值共创者”。团队以“激活个体能动性、构建互助网络、沉淀社区信任”为逻辑链条,创新推出“互助共享”志愿服务体系,通过系统化机制设计,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理念渗透到治理实践,为社区注入可持续的温暖动能。
首先,建立互助档案。项目团队通过入户走访、线上调研等方式,建立详实的“邻里互助档案”,为200户住户建立完善的邻里互助档案,细致记录每位居民的专业特长与实际需求,为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提供了翔实依据。
其次,组建专业队伍。基于档案数据,项目团队招募并组建了涵盖医疗急救、教育辅导等领域的核心志愿者服务队20人,确保专业服务能力。
再次,开设技能共享课堂。项目团队定期开课,邀请住户担任讲师,将个人技能转化为社区公共资源。医护志愿者张医生主讲的“心肺复苏急救课”,用模拟人进行实操演练,让居民切实掌握救命技能,课后建立的“健康咨询群”,持续为居民解答医疗疑问。IT志愿者李先生开设的“手机摄影技巧课”,让更多学员成为社区美好瞬间的记录者。
最后,开展爱心帮扶行动。志愿者化身“生活管家”和“临时家长”,服务社区居民。一个寒冬深夜,独居的王教授突发高烧,志愿者小刘和小张第一时间上门协助送医,并主动承担起购买食材做便当的任务,让王教授感动不已。在“爱心驿站”,志愿者们累计为加班家庭提供超100次代接孩子、作业辅导服务,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
目前,通过“建档-建队-共享-帮扶”四步工作法,志愿服务参与率稳步提升至25%。实践印证:激发住户主体性,建立精准对接机制,才能让住户在双向服务中打破陌生壁垒,真正实现从“单向服务”到“多元共治”的跃升。当“互助”成为社区日常,“陌邻”间的防备墙便在点滴温情中悄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睦邻新风尚。
项目团队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建立快速响应、多方参与、闭环管理的矛盾预防化解体系,营造安定有序的居住环境。
首先,党建引领筑基。“红色议事厅”是关键平台,围绕充电桩安装、公共晾晒区改造等9项焦点议题,组织住户代表、物业、相关方进行协商,达成共识方案,成功率达100%,从源头上规避了潜在冲突。
其次,构建“三心调解法”。项目团队构建“耐心倾听-细心分析-暖心化解”三心调解法,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耐心倾听是指设立管家热线,确保噪音、车位等常见纠纷第一时间被发现。细心分析是指由物业管家、专业调解员、住户代表组成的调解小组,迅速厘清责任,寻找平衡点。暖心化解是指调解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例如,楼上住户深夜练琴扰民,值班人员10分钟内上门,倾听双方诉求后,经过细致分析隔音效果、协商可行时间段,最终采取了“错峰练习+加装隔音垫”的柔性方案,促成双方矛盾缓解。
最后,设立“项目经理接待日”。在固定日期,项目经理面对面收集诉求,纳入闭环管理流程(收集-响应-调解-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
目前,小区内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实践印证: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快速响应与柔性调解相结合,是预防化解社区矛盾的有效路径,为“睦邻社区”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底层支撑。
从“安居”到“乐居”,从“陌生”到“相知”,颐和玺悦不仅为人才筑就了温馨家园,更探索出一条社区治理新路。其创新实践让“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美好愿景在琅琊大地生根发芽,持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才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