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综合交通枢纽物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最新动态
综合交通枢纽物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9-25
33
文 / 明晨辉 陈益锋 郑俊博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内外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综合交通枢纽物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综合交通枢纽物业管理的难点
综合交通枢纽一般由高速铁路车站(或机场航站楼)、轨道交通车站及公交、社会及出租车停车场、市政配套设施及相应的信息、服务等部分组成。综合交通枢纽物业管理的内容一般涵盖交通场站及其设备、设施、绿化、卫生、场内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的维护、修缮和整治。与住宅类项目相比,综合交通枢纽建筑单体大、设施复杂、功能多样化,物业管理服务对象除了业主、承租客户、政府监管单位、运营管理单位,还有出行和参观的旅客,服务对象呈流动状态。因此,综合交通枢纽物业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
以杭州西站为例,其物业管理难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积大,物理空间结构复杂。
杭州西站距离杭州市中心(西湖文化广场)约17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1万平方米,高速铁路和地铁、长途客运站、公交场站、的士场站等都在枢纽交汇。杭州西站以先进的“站城融合”理念实现了“交通分离”,在功能和空间布局上做到了“垂直叠加”。站房综合体共9层,地下4层,地上5层,拥有地下商业设施和停车设施层、综合交通设施层、城市服务设施层、进出站设施层、商业层、站台层等复杂结构,对物业管理的协调联动提出挑战。
二是相关利益主体众多,管理界面复杂。
杭州西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众多,除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如环境、规划、住建、公安、卫生等部门外,还包括相关国企事业单位,如国铁、地铁、公交、旅游、出租、网约、开发商、租户等,管理界面复杂,划分难度大。物业管理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平衡各方需求。
三是客流、车流量大,服务质量和应急响应要求高。
杭州西站承担多种交通方式所带来的客流、车流,集散压力巨大。物业服务人员直面旅客,服务感知度相对住宅物业管理更强,尤其在节假日高峰期,人、车、物高度聚集,对物业管理的应急管理能力构成巨大挑战。
四是设备种类复杂,管理接口众多,运维能力要求高。
杭州西站的设备系统复杂,设施种类繁多,管理设施范围广,对物业管理的要求很高。设备管理难度最高的是站内BAS设备集成系统的运维。BAS中央监控站数据库服务器设置在站房的综合监控室,由通信前置机、监控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组成。BAS控制器作为站内的区域通信节点,通过前后端交换设备组成局域互联,同时DDC互联设备具备环网故障隔离自愈功能。前端用于采集的DDC控制器,全部使用标准BACnet IP、BACnet MSTP通讯协议,通过超5类STP双绞线缆就近接入工业交换机。同时前端具备通信接口的电扶梯、给水加压设备、VRV可变冷媒多联机空调设备、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设备、变电所电力远程监控设备、智能照明控制设备、动力机房冷源群控设备、能源管理系统等数据集成后,传送至BAS系统智慧运维管理平台。BAS系统智慧运维管理平台采用深度集成技术,提供前端设备实时监测模块、能源管理报表分析模块、运行参数预警管理模块等功能。该系统涉及的专业众多,涵盖了强电、空调、给排水、消防、安防、监控等多个专业工种,现场运维管理难度大,需要协调不同专业的设备管理工种,才能完成杭州西站BAS管理的运维要求。
综合交通枢纽物业管理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管理难点,杭州西站与物业服务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管理集成,运用数字化手段保障管理提效。
首先,针对不同的物理空间、利益相关方以及不同服务事项进行分类,并编制划分方案,明确管理范围及职责。其次,运用先进的数智孪生技术,聚焦交通枢纽“大型复杂体、潜在风险体、瞬时应急体”的复杂特征,建成“数据双向赋能、态势立体感知、预测洞见未来”的杭州西站数字孪生智慧中枢系统,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数字平台体系,物业管理涉及事件可实现事前仿真推演、事中实时预测、事后复盘总结。再次,建立智慧物业工程管理系统,集“信息化”“轻量化”“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为一体,借助互联网系统为支撑,融合“视频监控系统、BAS系统、门禁系统、配电系统、消防系统、巡更系统、维修维保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等多种系统数据接口,采用大屏、电脑端、移动端、网页端多种方式开展物业管理。最后,制定设施设备运行应急预案,在智能化基础上,模拟设施设备突发问题处置情况分析,并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二是队伍塑造,建立标准化机制确保服务提质。
首先,紧紧围绕“智慧管理、人文服务”的运营理念,以“客户第一”为核心,培养更多专业物业服务人员:以建立标准服务体系为依托,开展内部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礼仪接待、应急管理、设备维护等专项培训以及物业管理“6S”培训;开展外部培训,组织部门相关管理者学习外地、外省优秀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物业管理优化方案等。其次,针对枢纽人流量和车流量巨大、管理相关方复杂的难点,建立了高频事件标准化服务体系,如儿童走失看护、紧急医疗救助、残疾人协助、外语引导等。再次,通过制定工程运营管理方案,建立标准化和精细化的专业模块管理体系及评价标准,并基于交通枢纽工程系统承接查验及移交标准,开展设备间标准化维护打造。最后,通过张贴使用标识、设备间管理制度等打好设备规范使用基础。
三是文化建设,打造标志性品牌扩大影响力。
杭州西站通过深度挖掘物业服务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活动创办、广告投放等各类经营性资源共享,创新融资金融、人力资源、法律顾问、政务代办等增值服务,打造“在西站”服务品牌。
作为一种带有一定经营性质和公益性的大型公共场所,杭州西站通过“互联网+物业管理”,迎合现代网络步伐,通过运营抖音号、微信号等方式,将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智能化科技手段与物业管理、专业化服务有机融合,不仅塑造了专业的物业服务形象,也为综合性交通枢纽发声,讲解综合性交通枢纽在出行、居住、办公、娱乐等方面的正确打开方式,吸引更多客流、人流,提升综合性交通枢纽的服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通过分析杭州西站这一案例可以看到,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建筑单体大、设施复杂、功能多样化等现状,物业管理应从系统工具、人员培养、文化建设等方向提出应对措施,在确保为旅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明晨辉工作单位为杭州市西站枢纽开发有限公司;陈益锋、郑俊博工作单位为南都物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欢迎投稿 内容共创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